他是一位压裂“大师”,他用自己每天辛勤的工作为采油一厂陕北工区天然气勘探带来了点点的火光;他是一名科长,却经常在距离办公室十几公里外、起起伏伏的山路上奔波;工作多年,只要是有新井进行试油气、压裂工作,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在现场,为之保驾护航。
他,就是采油一厂陕北工区产建项目部技术室科长,彭仁林。
一次,采油一厂负责宣传工作的小张想找他了解一下压裂情况,但是在项目部办公室、宿舍都找不到他的身影,最后只好找到值班室的员工李宏伟问问他去哪了。
“他昨天半夜才从工地回来,今儿一早就走了,我也找不到他。”李宏伟无奈地说。
这种情况,在项目部似乎都成了“常态化”,“找不到”或者“在井场”,几乎已经成了贴在彭仁林身上的标签。
“你说彭科长啊,好久没见他来食堂吃饭了,要不是他通知我不用给他准备饭了,我都以为他休假了呢!”伙房的大师傅说。
压裂工艺要求高、工作量大、工序细致复杂、需要有人盯,因为工作需要,彭仁林几乎每天早上不到七点就到了施工现场,和施工队队长一起,“盯”着载着压裂液的车辆驶入井场,“盯”着管线连接,“盯”压裂施工的准备,“盯”压裂工作进展,直到半夜才能回到宿舍,错过饭点儿,很正常。
当小张经过一个小时的跋涉,翻越了崎岖的山路,终于“找到”彭仁林的时候,他正蹲在小山般的压裂砂边上,一边捏着一小撮压裂砂,在手指间轻轻地揉搓着,一边对身边的施工队队长交代着:“两种压裂砂千万不能弄混了,不然会很麻烦,要耽误施工的!”
“彭科长这也太认真了,压裂干这么多年了,还没遇见过他这么‘较真’的,”队长朱宏敬佩的说。
“压裂嘛,这么重要的工作,当然得‘较真’点,不然影响了以后天然气的产量,我可真成了‘罪人’了!”彭仁林半开玩笑地说。在工地,很少见到他坐在屋里休息的时候,站着看井口、附身看屏幕、蹲下看管线,力求通过细致的检查,将压裂前准备工作做细、做好,确保压裂的顺利完成。
压裂开始了,彭仁林要求大家撤离了施工区,此时,已经接近傍晚了,在监督几个小时的压裂工作后,他又将踏着夜晚光辉返程。
从晨光到月光,变化的是时间,不变的是彭仁林的认真和忙碌……
(华北石油 张翼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