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60797队TK142H井试不了压,工期这么紧,大伙都急坏了!”
“别着急,我现在就上井!”
2010年7月的一天,午饭刚吃一半的王作鹏,手里捏着一半馒头,急匆匆的叫上井控车间的兄弟直奔TK142H井施工现场。到达现场后,王作鹏观察了5分钟,信心满满的说:“我回去做一个工具,保准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在大家的疑惑中,王作鹏扭头便走。直至次日凌晨3点,王作鹏带着自己的小发明返回现场,还真就把问题解决了。
这个小发明彻底解决了2FZ18-70防喷器试压过程中工序繁琐难题。后来,他又制作了不同规格型号的试压工具,在公司只要有2FZ18-70防喷器试压中都使用该套工具,同时被许多兄弟单位借鉴应用至今。这项发明被公司命名为“王作鹏式试压工具”。
“这辈子与塔里木有缘,与管具有缘。也没有什么理由不为与自己有缘的事业奋斗。”王作鹏说。
一
在参加工作之前,“鹏博士”只有高中文化水平。1995年,走出校园的王作鹏入伍当兵,2年时间便成长为班长。1998年,圆满完成抗洪抢险任务后,王作鹏光荣入党,并在同一年退伍。在部队的人生阅历,让王作鹏明白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和坚持学习的重要性。
从部队转业后,王作鹏成为一名石油管具工人。对管具一无所知的他,每日起早贪黑翻阅相关书籍,总是带着疑问围着老师傅团团转, 从钢级到型号,从类型到尺寸,管具的知识面有多广阔,他就把学习的触角延伸到哪里。凭借这股爱学习的劲头,得到了领导和老师傅们的认可。
2000年,王作鹏跟随师傅到井吊装作业,按照吊车停靠的位置,8吨的吊车把吊臂伸出去6米才能完成吊装作业,既不安全又费时间,王作鹏现场提出优化吊车位置的建议,吊臂延伸长度缩减到3米,作业时间节约3个小时。
在管具工程部大院里,摆满了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钻具,王作鹏对它们如数家珍。“一眼就能辨认出管具的口径,特殊管材用手就可以估量出尺寸。”王作鹏说。
学习是进步的动力源泉。从普通员工成长为科级干部,从一无所知到业务能手,王作鹏靠的就是不断学习和探索的韧劲。2006年,电脑日渐普及,王作鹏自费报了电脑培训班,不仅学会了开机打字,还学会了简单的电脑维修。在管具工程部,谁的电脑出了问题,大家都会第一个想起他。2010年,王作鹏又报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并顺利毕业。
“这个人就是踏实能干,4个车间的活没有他干不了的。”与王作鹏共事10多年的邢文东这样评价他。管具工程部的每个车间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完全没有交集,却都被王作鹏一一学透了。
“对工作兢兢业业,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十几年坚持如一。”70796队平台经理孟强说。在今年7月份,工期十分紧张的英买466井一个转换接头损坏的扣需要修复,王作鹏与同事连夜加工修复,保障了井队的正常生产,在开钻前,甲方要求配备相对应所有的打捞工具,平台经理孟强发愁,有些工具甲方是一次性卖给井队,井队根本就用不着,合计费用40多万,怎么办,就想到了他,王作鹏没有从甲方组织,而是在中原管具、渤海管具、西南管具几个单位给我们把这些工具配全了,顺利通过了甲方验收,验收后如数退还,为井队节省了一笔不必要的开支。
50695队平台经理李金波说:“他是井队的福星,与管具有关的问题,找他没问题。”有一年,他带队承钻西北局的一口侧钻井,需要在28-70的套管头上安装一台18-70的防喷器,当时18-70的防喷器设备公司仅有2台,且全部被占用,王作鹏另想办法,使用变径法兰转接,直接安装了35-70的防喷器解决了这一问题。
王作鹏说,新井开钻前都有设计,他们根据设计提前准备物料。但是任何一口井都有未知,“我们更要为这些‘未知’时刻准备着。”
二
刘飞是管具工程部一名年轻的80后员工,也是王作鹏众多徒弟中的一员。王作鹏不仅不仅自己学习新知、学以致用,还毫无保留地把所学知识传授给年轻的员工,让他们快速的成长。
今年5月份,管具工程部大幅度缩减人员,刘飞从检测岗调至调度岗,新的岗位也是王作鹏的老岗位,两人自然而然成了师徒关系。“9号到井,准备时间有2天,合理分配好时间,协调好人员,比对设计、分类、派工、调配……”王作鹏极其认真的提示徒弟要一丝不苟,不能有任何遗漏,否则可能会耽误钻井生产。
王作鹏曾经是部队的一名侦察兵。“侦察兵就先遣部队,发现目标,把坐标发给炮手,所用的对数表都是五位数。”王作鹏说。这也让王作鹏养成了做任何事情都要精准、仔细的好习惯。“稍有偏差炮弹就打偏了,钻井也是一样,稍不注意井就容易打斜,成百上千种管具、工具,必须要理清楚,我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每名职工。”
王作鹏参加工作第三年,成为渤海管具公司小班的班长,班里有8名员工。王作鹏每天早上组织大家学习交流,让这个班成为最优秀的班级。后来,渤海管具小班进行机构调整,王作鹏被抽调到了车间工作,其余7人均走上了小班班长或副班长的职务,后来又有3人像王作鹏一样,选择了入疆会战,成为兄弟单位驻疆分公司的骨干力量。
2008年,管理局优化新疆施工队伍,管具工程部就在此时整合成立。王作鹏是第一批“老管具人”中的一员,如今8年过去了,管具工程部每年都有新人加入,大部分人的知识技能中,都有王作鹏的烙印。“他们都是高学历人才,我教他们实践经验,他们带给我新的思想理念。”王作鹏说。
三
女儿是父亲心中的宝贝疙瘩。
在王作鹏的手机里,储存着一段11岁女儿练习钢琴的视频。每每思念女儿时,便拿出来看一看。“开学五年级了,钢琴马上考十级。呵呵,弹的不错吧?”王作鹏拿着手机向记者展示女儿的才艺,脸上挂满了笑容和幸福。
“觉得挺对不起她们娘俩的,每次回去多做做饭,洗洗衣服,假期里带她们出去走走,尽最大努力弥补这种爱的缺失吧。”王作鹏自4月6日上班,至今已近5个月没有休班。想起在家时培女儿的画面,王作鹏眼中噙满泪水,却又喜于言表。
不仅在工作中样样在行,王作鹏在家里也有一把好手。“我炒菜做饭水平还不错,蒸的馒头和花卷,女儿都爱吃。最让我‘头疼’是一回去就让我烤蛋糕,这个太麻烦了,呵呵,不过每次回去都要烤好几次,女儿爱吃嘛。”王作鹏说。
2008的一天,王作鹏休班回家路上,得知女儿生病住院,一下火车便急匆匆地往医院赶。找到病房时,王作鹏欣喜地叫着女儿的名字,女儿看着这位胡子拉碴、憔悴不堪的男人,躺在病床上哭着大喊起来:你出去!你不是我爸爸!我爸爸在新疆!妈妈,快来!
听着女儿的话,正在走廊内与医生交谈的母亲赶紧跑了回来,一脸尴尬的父亲躲到门外,偷偷流泪。
“这些往事,永远忘不掉,心中一直非常惭愧,爱人一直对我非常理解,女儿渐渐长大,也越来越懂事了。”王作鹏说,“现在每次回去,都缠着我陪她玩……”
(胜利塔里木分公司 付帅帅 徐晓东 肖生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