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尺、水靴、安全帽、工作服、焊枪、面罩是杨梅的六项法宝。 22年来,焊工技师杨梅,像一朵耀眼的梅花,绽放在河南油田采油一厂双河采油管理区各管线焊接和穿孔补漏现场。一次次攻坚克难,一次次凯旋,让她成为河南油田2015年度五一巾帼标兵。
把青春“焊”在一线
都说“电气焊三天半,是人就会干”,可真想干出点名堂,难。初为电焊工的新鲜与兴奋很快被失意和沮丧取代,穿着工服的杨梅从街道走过,稚嫩的肩膀总驮着人们不信任的目光,仿佛在说:“瞧,这就是那个女焊工,这么年轻,能干出啥名堂?”
此时,21岁的杨梅牢记父母的教诲:好工人靠好技术,好技术靠勤学苦练。
双河采油管理区的清晨寂静、慵懒,杨梅的清晨却很匆忙,一边啃着馒头,一边匆匆赶路。每天,杨梅都是第一个到单位,拿出《焊接技术理论与实践》,像上学时背诵数学公式和物理定律一样,神情专注,声音洪亮。20分钟后,杨梅开始练习实际操作:10分钟平焊,10分立焊,10分钟横焊,10分钟仰焊……1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
上班时间到了,杨梅拭去脸上的汗渍,拂去衣服上的尘土,抖擞精神,满脸笑容,和师傅们一块儿投入忙碌的一天。下班后,杨梅浑身如散架一般,但她不走,她的事情还没做完:拿出笔记本,把师傅们讲的要点记上去,把自己悟出的体会记上去。合上笔记本,合上眼皮,操作流程回放一遍,她才心满意足收工。
为了练稳定、练臂力,杨梅把沙包挂在焊枪上,比比划划40分钟才休息,胳膊练得又红又肿,杨梅没有停止;练习仰焊时,要蹲在焊件下面操作,一大块一大块焊花迎面坠落,落在杨梅脸上、脖子上和手上,所到之处烧起黄豆大的水泡,杨梅没有停止;由于练焊时间过长,眼睛被电焊弧光刺得又红又肿,流泪不止,疼得像针扎一样,杨梅仍旧没有停止……
一晃,夏天过去了;再一晃,是秋后,跟着便是刀子风一阵紧似一阵的寒冬。这个冬天,同事关于杨梅的记忆是早出晚归练焊接。母亲关于杨梅的记忆是她的手皲裂了,一道道的血口子往外渗血水,血口子还没有长好,又生了冻疮,青一块,紫一块。杨梅的记忆是,走在街上,听到人们兴高采烈谈论蹦迪、KTV等热门话题,仿佛听天书一般。但在这一年,杨梅取得了焊工高级操作证、锅炉压力容器焊接证等多个证书。
捧着证书,杨梅笑了,笑得自豪,笑得甜蜜。
女“焊”子赛诸葛
2015年,面对石油企业“寒冬期”,杨梅感到压力很大。
“咱普通工人干好自己的活儿就行了,操那闲心干嘛?”有人这样劝杨梅。
“只要咱们技术精,保证维修一次成功,不返工、不窝工,就是为油田创造效益。”杨梅总是这么回应。
去年7月的一天,杨梅接到任务,要焊接39号计量站一处渗漏油管线。这条管线在地下60厘米处,如果焊接处理,不仅油井要停产,还要泄压,耗费时间长,耽误一分钟就多一些效益损失,对环境多一分污染。杨梅绕着管线仔细察看,决定在漏油处带压打卡子,这样既不用停井泄压,还能很快堵住漏洞。高温下,杨梅身上的工衣不知被汗水浸透了多少次,可为了赶时间,保效益,杨梅把劳累、疲倦都抛到脑后,从晚上7时一直干到下半夜,终于堵住漏点。
聚合物注聚管线连接材料比较复杂,平时运用最多的是不锈钢异种钢焊接,这是最容易出现焊接裂纹的焊接种类。为了攻克这个焊接难关,杨梅和其他技师一起查资料,反复试验,终于摸索出小电流、快速焊、及时冷却的焊接工艺,大大提高了不锈钢异种钢焊接成功率。
“技师就要让技术在生产中发挥作用,在疑难问题出现时能够高效解决它。”杨梅如是解释自己对一名合格技师的理解。
做授业解惑之师
杨梅认识到,一个企业单靠少数技术好、手艺精的人不行,必须通过传帮带,让更多人掌握较高的生产技艺,才能普遍提高工作质量。为此,杨梅利用闲暇时间为员工讲解焊接知识,亲自做焊接示范动作,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同事。
平时,杨梅热心参加青年岗位练兵活动,热心帮助青工提高技术水平。在传帮带过程中,她根据年轻人特点,不断改版理论教案,使理论知识更通俗易懂,实践更有针对性。
在杨梅的精心指导下,管理区一批青工逐步成长为技术骨干,并在技术比赛中获得佳绩。如今,这些年轻焊工在她带领下,已成为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高素质团队。
22年,行程近5000公里,攻克技术难题22个,完成焊口2.2万个,合格率97%,创利润610万元。
在河南油田采油一线,杨梅一袭工服,步履匆匆,早出晚归,以苦为荣。她用一把焊枪,在火光四射的焊花映照下,在面罩后静静地书写她别样的精彩人生。
(河南油田 杨建英 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