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丈量生命的宽度

   2016-02-26 中华石化网李秀芹

94

核心提示: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无论是失败的警醒还是成功的喜悦,每段经历都弥足珍贵。对周维来说正是这诸多的经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无论是失败的警醒还是成功的喜悦,每段经历都弥足珍贵。对周维来说正是这诸多的经历丰盈了他的人生,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周维,齐鲁公司运维中心储运运维车间主任技师兼工会主席,多次荣获齐鲁石化劳动模范称号,2013年4月,获得“山东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并被山东省评选为“最美劳动者”,2014年4月荣获中国石化职业道德模范,2015年荣获“山东省五好家庭”。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这众多荣誉的背后,是周维逆流而上的人生经历。

周维的生活经历很波折:女儿脑瘫生活需要人照顾,儿子年幼生活需要照料、学习需要辅导,家里老人也已年过古稀需要照顾,这时已38岁的周维却面临转岗抉择,他工作刚刚稳定,40多岁的妻子又内退离岗。种种困难、压力接踵而至,严重扰乱了这个普通家庭的正常生活,但周维一家人却都有着山一样的性格,积极乐观、勇于担当,倔强的不向命运屈服,这些变故不但没让整个家庭变得消沉、没让家庭成员变得消极,反而用坚韧、坚持、坚守撑起了一片蓝天,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天道酬勤 播撒汗水结硕果

命运不是放弃,而是努力。命运不是等待,而是把握。周维原是储运厂工会宣教干事,38岁那年面对工会人员的超编便主动申请到基层一线,做了一名普通的电工,而他仅有的一点电气知识完全不能满足合格电工的要求,已近不惑之年,一切都要从头再来,其困难可想而知。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但不学就会被岗位淘汰,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经过短暂的状态调整,不服输的周维毅然学起了电工专业知识。他用半年的时间,突击学习了电工基础、电工进网作业培训教材、电工安全技术等专业书籍,后来,又陆续学习了电力电子技术、变频技术应用等专业技术知识。凭着一股子冲劲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用10年时间,实现了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5连跳,并从一个技术上的门外汉跃升为单位的技术大拿、主任技师。

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成就。善于学习和钻研的周维在工作之余,常对厂里的设备进行创新改造,因此曾多次获得公司创新技术成果冠名,成为电伴热保温技术领域国内行业专家。

他开发成功的“卸油泵低液位综合保护器”,使石脑油卸车系统在保护、监控、自控等方面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获得山东省职工优秀创新技术成果二等奖。

他将电缆故障检测技术应用到伴热带故障点精确定位上,在不停产条件下,对故障点进行定位,检修效率提高5—8倍,检修成本下降20倍。4年累计节约检修成本和伴热带故障更新成本近百万元。

在编组站两座大型灯桥节能控制改造中,他垫资1千余元,应用无线控制技术完成改造项目,比传统改造方案节约经费16万元。

他对厂区120个高能耗路灯进行LED光源替代改造,此项改造在保证光照度不变的基础将原250瓦光源降到了现在的50瓦,第一批改造灯具运行4200小时无故障,实验灯具连续运行10800小时,技术指标稳定,节能效果显著,还大大节省了成品灯具及其他易耗品的购置费用。

最近几年,周维几乎每年都有自己的创新成果被推广应用到企业生产中,为企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因此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

至贤真情 同心共勉比翼飞

铁汉柔情,周维在外是个铮铮的汉子,在家却是个地道的“家庭妇男”。由于工作繁忙少有机会在家,所以一有空闲,他就包揽全部家务、照顾孩子,照料老人,尽可能多的减轻妻子的劳顿。2012年,母亲病重住院,周维白天上班,晚上陪在母亲床前悉心照料。母亲去世后,怕父亲孤单,忙碌的他总会抽空陪父亲散步、唠唠家常、讲讲工作上的趣事让老爷子开心,父亲身体不舒服时,他也是买药、陪他看医生等等尽心侍奉,唯恐老爷子出点闪失。平时总不忘嘱咐父亲注意身体、叮嘱妻子劳逸结合别太劳累,力所能及的活他都提前做好,尽全力照顾好每个家人。他知道,他是这个家的主心骨,他必须尽可能的做好一切,才能让自己的家人过得更轻松和舒心。

男人的一生,站得高不高,走得远不远,取决于能否遇到一个好女人,因为有了好女人的扶助支持、关注欣赏才会有所作为。周维的妻子马玉蓉就是个贤淑温柔、善解人意的好女人。马玉蓉原是建设公司的技术人员,2005年,40多岁的她在企业改制中主动选择了内退,凭着自己多年厚实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积累和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勇敢地踏上了再次创业的道路。几经辗转,她进入了工程监理行业,经过艰苦努力,现已经是一家监理公司的总工程师。毫无疑问,她的工作非常忙碌,但由于周维经常加班,家里的大事小结便落在了她的肩上,不但照顾老人、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还要承担儿子的作业辅导。自从儿子上学后,几乎都是她一个人担负着儿子的学习教育,常常是在女儿、儿子休息后再打开电脑忙自己的工作。但她从不抱怨苦累,因为她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观念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她得给孩子一个健康阳光的成长环境,孩子出息了,周维工作起来才能安心。

作为人妻、人母和人媳,马玉蓉总是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角色,并不因忙碌而有丝毫的懈怠。周维的父亲是70年代甘肃省的劳动模范,提前退休和老伴来到山东照顾患脑瘫的孙女,直到又添了孙子后一直和周维他们住在一起。自古婆媳关系最难处,但马玉蓉却对老人孝敬有加,饮食上照顾老人的习惯,抽空做老人喜欢的饭菜;空闲时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当婆婆想去看看济南的大明湖、趵突泉时,就找车陪她一起去,了却老人的心愿。在近30年的共同生活中马玉蓉从没和老人红过脸,处处顺着老人,老人对儿媳的关心体贴、通情达理赞不绝口。

马玉蓉不但任劳任怨地支撑着家,还是周维学习、工作的坚定支持者。她常常利用自己工程施工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给周维的创新工作提建议,做他创新工作的第一听众、评判,让周维的思路更宽广、思维更活跃,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连周维自己都说妻子不但是秀外慧中的贤内助,还是个名副其实的好战友。

言传身教 爱心筑就成长路

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认真努力的工作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子周四强。家人的言传身教让他懂得尊敬老人,保护和照顾姐姐,在校也是品学兼优,不但成绩名列前茅,还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2014年高考,周四强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立志从事教育事业。

残疾女儿周瀛在一家人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和关爱下已经学会了不少生活技能,生活已基本能够自理,虽没上过一天学,但二十多年来家人教授知识的积累,让她认识不少字并能顺畅的阅读,如今又学会了电脑打字,每天都能打1000字左右。

子孙们的小有成绩最高兴的莫过于周维的父亲了,三十年前老人为了让周维两口子的工作无后顾之忧,提前退休来山东照顾脑瘫孙女,现在,子孙都各有成就,这让他非常欣慰和自豪。如今老人已是85岁高龄,仍然精神矍铄,忙这忙那,为周维两口子的生活做有力的支持。

邻里传情 涓涓爱心香永留

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如果把爱,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那就成了大爱。2015年11月3日,运维中心党群科收到一封退休工人王培聚老人写的表扬信,原来在9月26日齐鲁公司青年志愿者为民服务时,王培聚老人来修理卡带收录机。周维打开发现是电位器损坏,但现场没有配件,一时无法修好,他让老人把机子带回去并留下地址电话说买到配件上门维修。由于这种卡带收录机早就淘汰,事后周维跑遍了辛店的电子元器件商店也没买到。怕老人着急,他先打电话让老人耐心等待,国庆期间他抽空开车到张店,跑了3家商店终于买到配件,于10月16日利用午休时间无偿为老人修理好了收录机。老人非常感动便写信表扬周维。而周维却说:自己能发挥专业之长帮助别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这样的好事周维已不知做了多少次,对需要的帮助的人和事,都记录在本子上、电话里,平时没事时就无偿或自掏腰包买备件帮助街坊邻居修理小家电,十多年了从未间断过。了解周维的人都知道他家的难处,却都被他阳光的心态、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感动。大爱无声,周维从荒凉的旅途中走出了最繁华的风景。

人生的路上谁都难免遇到坎儿,所以要学会转身,用微笑迎接未知,用爱在岁月中修行,让心在辗转中安然,即便昨天的故事在心中成为符点,明天的路依然会用明媚演绎精彩。这好像就是周维一家人的写照,老少三辈人积极乐观、相扶相携,用爱心织出了满满的幸福,用努力演绎了今天的精彩。

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历尽岁月洗礼的周维一家,依然在播洒汗水守望幸福。

(齐鲁石化 李秀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