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心中的“石油河”——记中原油田采油二厂工艺研究所油化室副主任宋洪峰

   2015-10-30 中华石化网王远程

137

核心提示:中等身材,不善言谈,戴着一副近视镜,走在路上都不忘思考。他叫宋红峰,中原油田采油二厂工艺研究所油化室

中等身材,不善言谈,戴着一副近视镜,走在路上都不忘思考。他叫宋红峰,中原油田采油二厂工艺研究所油化室副主任,199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工程专业。

参加工作近20年来,他为了实现心中的“科研梦”,不计名利、埋头耕耘、默默奉献,始终扎根在采油一线工艺技术领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骄人的成绩。先后完成油田、厂级成果12项,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科技专业论文6篇。多次被授予优秀文明员工、上产先锋等荣誉称号。

参加工作之初,他就敏感的觉察到,自己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之间存在的难以逾越的鸿沟。为此,他为自己设定了一个个阶段目标。十余年来,通过现场的摸索实践,与对相关理论的持续学习,他熟练掌握了调剖调驱、降压增注等工艺技术及药剂配制、常用油田化学剂配制及检测、油田常用油水井管柱、入井工具等基本知识,三次采油新技术、气驱采油新技术、应用色谱仪检测驱替气含量变化和解释技术以及油藏地质等地质工艺基本知识。

在实际工作中,他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参与或主持多项技术创新,解决了污泥改性、有关无腐蚀除垢、原油含蜡高流动差、低渗层温度高酸液反应快处理半径小酸液二次污染、高渗层大孔道调驱等多个生产难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针对随原油生产而产生的污泥污染严重且难于处理的难题,研制出使污泥改性用于水井调剖的新型试剂,真正实现了污泥变废为宝。2010年现场实施10井次,处理污泥4571吨,对应油井收到良好的增油效果,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被评为油田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针对油管除垢难题,研制成功油管中性除垢剂,该试剂具有除垢速度快、效率高、效果好的特点。现场应用后,间接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油管地面除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被评为2011年油田级改善经营管理建议。

为解决部分油井易结蜡、回压高、生产效率低的问题,研制成功原油助流剂,大幅度降低摩阻,改善了原油流动能力。现场应用后,大提高了油井生产时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提高颗粒堵剂的封堵和驱油效果。研制成功地下成胶交联体系,控制成胶时间4-8小时,胶体强度大于0.8兆帕(真空度实验),可满足大孔道地层调剖堵水要求。应用地下成胶交联体调剖后,水井注入压力由调前的平均6兆帕,提高到18兆帕,效果显著,成功解决了部分调剖井的大孔道封堵难题。

在结合油田生产实际自主开展研究并取得一项又一项成果的同时,他还认真做好新技术推广工作。2007年引进的二氧化碳驱新技术是集团公司重点项目,旨在探索出一条高含水油藏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新路。该项目在沙一油藏濮1-1实施后,作为技术骨干的宋红峰积极投身到新技术推广中。自2008年首个二氧化碳注入井濮1-1井施工以来,他认真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从注入井的作业改层、注入方案的现场实施、注入二氧化碳的纯度检测、到对应油井产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检测等。发现问题及时与采油院、地质院专家以及技术管理部门科技处沟通,保证了注气的顺利开展。目前,濮1-1井已完成9个段塞注入,累计注入二氧化碳28163吨,对应井组累计增油5200吨。

在个人提高的同时,他带领全室一起学理论,练技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技术传授给身边的同志,坚持做好“传、帮、带”工作,每年义务授课100多个学时。在他的影响下,室里有4人利用业余时间继续深造,2人已取得大专学历。班组2007-2011年连续四年被中国质量协会评为“质量信得过班组”、“中国石油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部级)、2008年被授予“国家级优秀质量管理班组”、同年被授予油田“十大学习型红旗班组”。

脚踏实地的宋红峰并没有沉浸在已取得的成绩之中。不断进取,勇攀科研技术高峰是他心中永远不变的奋斗目标和梦想。(王远程)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