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抗战老兵讲故事

   2015-08-27 中华石化网郑瑞

74

核心提示: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8月中旬,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离退休管理中心、思政处南化电视台、《南化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8月中旬,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离退休管理中心、思政处南化电视台、《南化报》工作人员走访了公司部分抗战老兵,听抗战老兵讲故事。

他们,是一群抗战老兵。彼时,他们亲身参与、见证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以及新中国的成立;今日,在摄像机与照相机前,他们的记忆,再次回到往昔的峥嵘岁月,尘封已久的、被岁月遮掩的硝烟渐渐清晰……

曲晨:“我要留在部队”(女,92岁,1954年曲晨转业后来到南化公司永利宁厂人事科工作,1981年1月曲晨光荣离休。)

曲晨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儿时的曲晨家里很穷,她只上过1年半小学。

1939年夏,一支部队来到村子里,16岁的曲晨要报名参加革命。部队里的首长告诉曲晨,他们准备办个小学,让曲晨先上学后工作。小曲晨开心极了,她满怀希望等待着开学,盼望入校学习的那一天早日到来。然而,最终她等来的却是一个坏消息——学校不能开学了!

1940年春天,日本鬼子开始对曲晨所住的村子进行扫荡,学校无法教学,曲晨的入学希望落空了。

曲晨被组织分配去做群众工作。她按照组织的要求,把当地的老百姓按照不同的年龄组织起来,分组开展群众教育。曲晨的年龄小,身材单薄,工作表现却相当出色,深得部队首长的喜欢。一次,首长找她谈话:“参加革命异常辛苦,而且时刻存在生命危险,你还小,还是回家吧。”听了首长的话后,曲晨坚定地说:“我不怕死,再说,不参加革命遇上鬼子扫荡一样是死,我要留在部队!”

首长点点头。不久,曲晨入党了。

山东马蹄山战役中,曲晨跟随着部队在后方工作。她负责组织老百姓,和老百姓一起抬伤员、照顾伤员,简单地救护后再将伤员们送至医院。曲晨是救护队小组长,在救护伤员的过程中,她常带着救护小组和鬼子“转山头”。日本鬼子到了这个山头,她们就到那个山头,鬼子追到那个山头,她们又绕到这个山头。

一次,曲晨的小组被鬼子盯上了。危急之中,她带着组员躲进了路边的山沟里。她们利用沟两边茂盛的茅草作掩护,躺在沟底一动不动。鬼子近了,再近了,突然鬼子大声喊道:“找到啦,看到你们了,快出来吧。”曲晨知道是鬼子的诡计,她示意大家不动神色,屏住呼吸,坚决不上当。一会儿,鬼子找不着人,反向去背面的山头搜索去了。曲晨带着组员迅速撤离……

穿上花衣服、花鞋,扎着头巾,挎上一个放置一些点心的小篮子,曲晨扮作老百姓的女儿,混进鬼子的据点打探消息、搜集情报,曲晨把这叫做“背着脑袋干革命。”平时,她组织民兵、老百姓破坏马路,把马路挖得坑坑洼洼,阻止鬼子的汽车通过;组织群众挖地洞,一直把山都挖空了,以便于在鬼子扫荡的时候躲进山洞;组织女同志埋地雷,开会互通情报;开展老百姓的教育工作,更好地掩护新四军工作人员。

工作中,经组织介绍,曲晨认识了后来的老伴王炳南,两人结为伉俪一同开展抗日和革命工作,多次出色地完成组织交给的艰巨任务。

顾葆林:九死一生干革命(男,89岁,1960年顾葆林转业至南化公司公用事业公司,1986年5月光荣离休。)

顾葆林生于江苏无锡,1940年10月,刚满14岁就参加了革命,194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任过县政府宣传员、警卫员、机要员、县警卫连连长、新四军一师53团三营七连党支部书记、指导员。

1941年2月,顾葆林所在的部队在常熟一带执行任务。部队在行进过程中,在芦苇荡里与鬼子的两艘汽艇不期而遇。当时,支队刚刚打了胜仗,气势高昂,队指挥决定乘胜出击,将敌人的两艘汽艇一举“吃掉”。未曾想,再探查时发现,鬼子是来扫荡的,由汽艇先发开路,后面跟着鬼子1000多人的扫荡队伍。 “不好!”当时,顾葆林的队伍中大都是新兵蛋子,知识分子以及学徒比较多,许多人都未曾经过战斗训练,敌我双方实力悬殊。支队在暗暗叫苦的时候,立即指挥人员悄悄撤退。

不料,鬼子的汽艇发现了支队,鬼子队伍立即追赶上来。支队300多人划着几十艘小舢板,利用芦苇荡,与鬼子展开了周旋。至第二天中午,队伍终于甩开了鬼子的追踪。队员又饿又冷,于是上岸,准备吃饭。

此时,支队的通讯班、警卫班离开支队执行任务去了,剩余人员沿岸稍作休息。突然,摇船的老百姓发现了敌情,大声喊道:“四老爷,四老爷(当地老百姓对新四军人员的称呼),鬼子来了!”说完,老百姓跳上船,慌乱中,船橹被摇掉了。摇船的老百姓立即跳河逃走,船队乱了。

队伍反身上岸,时值二月,地里的麦苗只露出了点头,空旷的田地里没有一点隐蔽的地方。鬼子快速从水路登上岸,装备齐全且占据有利地形,呈四周包抄的态势直逼过来。顾葆林带领队员们边抵抗边撤退,前面一条大河又挡住了去路,情急之下,顾葆林和队员们将身上的枪、子弹、手榴弹等武器隐藏起来,跳入河中,游泳逃生,敌人继续跟进。他们先后游过7条大河,下午4、5点钟,天渐渐黑了下来,又饿又冷的顾葆林上岸找水喝时被几个便衣抓住,原来,是支队长带领的侦察班在附近巡逻,顾葆林获救了。

事后清点人数,300多人,跳河的跳河,被俘虏的被俘虏,战死的战死,剩余的人数总共只有30余人,九死一生!

1941年,顾葆林被改编至新四军六师十六旅53团,担任参谋长的警卫员,建国后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军法干事。抗美援朝时任九兵团司令部政工科宣教干事、组织干事,20军59师177团、175团协理员、教导员,回国任58师炮团一营教导员、团政治部主任兼党委副书记。(郑瑞)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