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联手推进“一带一路”旗舰项目 打造“1+4”合作布局

   2015-04-23 中华石化网中国产经新闻

92

核心提示:“这是我首次访问巴基斯坦,但我感觉就像到自己兄弟家中探访一样。”4月20日至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

“这是我首次访问巴基斯坦,但我感觉就像到自己兄弟家中探访一样。”

4月20日至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巴基斯坦进行了国事访问。在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在巴基斯坦官方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上述语句即出自该文章。

从我国最高领导人的表述中不难看出,中巴两国邦交上升到了全新的高度,而这在随后的两天中得到了验证。

4月20日,习近平主席同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举行会谈,双方一致同意将中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签署和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而习近平主席次日在巴基斯坦议会发表重要演讲,将中巴友谊称作“肝胆相照的信义之交,休戚与共的患难之交”。而谢里夫更是将两国友谊称为“巴基斯坦外交政策基石”。

值得注意的是,在习近平访问期间,以“一带一路”领衔的经济议题格外引人关注。4月20日,中国和巴基斯坦签署了51项合作协议和备忘录,其中超过30项涉及被称作一带一路“旗舰项目”的中巴经济走廊。两国同意,以中巴经济走廊为引领,以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合作为重点,打造“1+4”的合作布局。同时,丝路基金成立后的首个投资项目也落户巴基斯坦。

两国的外交表述,以及已经签订并正在推进的一系列经合项目,似乎预示着中国“一带一路”大战略已在巴基斯坦迈开坚实的一步。

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

“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提法首次出现于2010年。2005年4月,中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0年12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巴基斯坦,在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首次提出“巩固和深化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时隔5年,两国在联合声明中将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正式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巴之间的‘全天候友谊’意味着中国与巴基斯坦间的合作不会受到政府变更的影响。”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缅甸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戴永红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巴间是传统友谊关系,巴基斯坦甚至被称为‘巴铁’。新中国成立后,双边关系一直很好,彼此间也积累了很多情谊。世界上可以真正称为中国‘盟友’的国家,非巴基斯坦莫属。”

巴基斯坦国内无论政治变化、政权更迭,历届政府都秉承中巴友好的基本国策,中巴友好在巴基斯坦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这在中国周边国家中较为少见。

“这也是我国选择中巴经济走廊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的原因。这是基于国家的历史关系和现实需要。”戴永红表示。

“一带一路”的旗舰工程

在今年3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政府发表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被视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正式文本。而巴基斯坦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共同节点,其重要性无可替代。

“现在,中国推出‘一带一路’战略,我国把中巴经济走廊看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旗舰项目。”戴永红表示。

2013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巴基斯坦期间,提出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的计划。目前,中巴双方同意,以中巴经济走廊为引领,以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合作为重点,形成“1+4”经济合作布局。目前,中巴两国成立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联合合作委员会,以推动制订走廊远景规划。

戴永红认为,中巴经济走廊同时也是中巴自由贸易谈判的细化之一。“自2006年、2007年,中巴自由贸易区谈判开始,到2009年2月份,双方正式签订协议。当时双方对国外的开放程度都比较高,协议涵盖了贸易、投资以及中巴经济走廊的基础设施、能源通道建设等一系列项目。”

“应该说,中巴自由贸易区于两国的合作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如果没有中巴自由贸易区的话,现在的经济走廊也不太可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中巴自贸区谈成的是框架,现在要往里面装内容,而这需要一个项目作为载体,即中巴经济走廊。”戴永红说道。

据悉,我国提出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的初衷在于加强两国间的交通、能源等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两国互联互通,促进两国共同发展。目前,中巴经济走廊规划不仅涵盖了“通道”的建设,更重要的是,以此带动中巴双方在走廊沿线开展多项重大项目。中巴4月20日发布的《联合声明》显示,双方将积极推进喀喇昆仑公路升级改造二期(塔科特至哈维连段)、瓜达尔港东湾快速路、新国际机场、卡拉奇至拉合尔高速公路(木尔坦至苏库尔段)、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海尔-鲁巴经济区、中巴跨境光缆等重点合作项目及一批基础设施和能源电力项目。

戴永红表示,此次巴基斯坦获得了大额投资,如果确实如此前所说达到460亿美元(约等于巴基斯坦全年GDP的20%),巴基斯坦借此再经过未来10年的发展,其国内一定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未来,巴方以及外界其他国家对我国‘一带一路’的信心都会增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研究人员李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双方合作的中后期可能会出现产业的升级。相关的配套设施也会出现改造。比如,巴基斯坦能源方面的基础设施可能相对落后,如果得到我们的技术支持后,这方面可能会提升。”

瓜达尔港:经济走廊的依托

在中巴经济走廊的框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瓜达尔港。

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终点,瓜达尔港距离港口城市卡拉奇约600公里,毗邻巴基斯坦和伊朗边界,濒临阿拉伯海,靠近霍尔木兹海峡,堪称印度洋上的咽喉要地。

目前,由中国援建的瓜达尔港已基本竣工,预计将于近期全面投入运营。巴基斯坦《论坛快报》4月12日援引瓜达尔港港务局主席贾玛尔迪尼的话说,瓜达尔港将从本月起正式开始商业运营,首批业务是将鱼类出口到海湾国家。贾玛尔迪尼说,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处于最后阶段,“首艘商船停靠在这个港口,将意味着一条新的海运航线运行起来”。

巴计划和发展部长阿赫桑·伊克巴尔·乔杜里表示,瓜达尔港有着巨大的潜力,它将成为走廊的门户。为改善瓜达尔港的交通基础设施状况,多条连接巴其他地区的公路和一个新国际机场将得以兴建。此外,瓜达尔港自贸区的建设也正在推进,这将为当地创造非常多的就业机会。

据悉,负责运营瓜达尔港的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正在着手建设瓜达尔港周边的配套设施,使瓜达尔港能够真正成为有基础设施支撑的港口。目前该企业正在尝试打造巴基斯坦的第一个自贸区(即瓜达尔港自贸区)。根据特许经营权协议,巴方的责任和义务是将土地无偿移交给负责运营的中方企业使用,而中企负责自贸区的建设和开发,包括自贸区内的基础设施开发及招商引资。

不仅如此,“从长远来说,瓜达尔港可以缩短我国自中东的原油进口通道。”李伟表示。

目前,中国60%的能源补给来自中东,而其中80%的石油进口要由印度洋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有专家分析,若该区域一旦发生紧急状况,中国“能源生命线”则非常有可能被封锁。

如果南起瓜达尔港,北至新疆的中巴能源通道建成,中国进口石油的80%以上都可能绕开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直接从印度洋对接产油国。瓜达尔港一旦成为中东至中国石油输送管道的起点,把经由阿拉伯海及马六甲海峡长达1.2万公里的传统路线缩短为2395公里。

“在‘1+4’中的‘4’中,瓜达尔港相对而言更重要。因为就出海口而言,自我国新疆喀什出发,以瓜达尔港为终点。能源、产业合作等最后的归结点在于,中国通过瓜达尔港,缩短我国贸易、交通运输的通道,降低成本。同时,瓜达尔港也是一个起点,中东、非洲的油气资源通过瓜达尔港进入我国。我认为,能源通道即是中巴经济走廊的载体。”戴永红表示。

但是李伟表示,现在很多配套工作还没做好,短时间内,能源通道尚无法成形。

“中国和巴基斯坦酝酿中巴经济走廊时,先期确定了一些早期的收获项目。双方可能在5到10年内实现早期收获,比如公路、铁路、光缆建设,以及一些经济开发区等。”李伟表示:“比如,在公路项目上,我们正在对巴基斯坦的一些国道进行升级改造。北部公路的升级改线、红其拉甫高速公路,这些应该会得到突破。”届时,中巴能源走廊或将初步成型。

疑虑与风险

中巴间的合作也引来了外部担忧。

中巴领导人会晤的当天,印度海军司令罗宾多万称,印度一直在“监控”中巴之间的军事合作,包括此次中巴签署的加强海军合作的新协议。

“我们仍将持续监测并感知威胁,无论是来自巴基斯坦的还是中国的”,他在回答印度媒体提问时说。

在印度媒体的助推下,印度网友也开始对中巴合作“担心”,认为这有可能威胁到印度本身。

“周边国家的类似反应是很正常的。”戴永红表示:“包括印度在内的一些邻国对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合作存在疑虑。因为瓜达尔港往东几百公里就是卡拉奇港,再往东就是印度本土了。印度一向认为自己是南亚地区的‘老大’。”

针对这种问题,中国还是要展示自身和平的发展原则。

“中国的对外发展战略不同于一些传统的大国,比如英国、德国、日本、美国,这些国家主要依靠军事力量进行扩张,形成其领导地位。”戴永红表示:“但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在又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倡议,这说明中国的路径不同于上述大国,而是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之路。所以要想让周边国家消除对中国的疑虑,接受中国与众不同的道路,就需要中国做出典范、做出示范效应。这样其他国家才能真正感觉到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的崛起之路,给沿线国家带来‘亲、诚、惠、容’。”

同时,戴永红提醒,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既存在政治风险、经济风险,也存在安全风险。因为沿线国家内部存在政府更替、党派纷争,签订的合同有可能在上述情况下被无端终止。但巴基斯坦的政治风险比较小。

“中巴经济走廊最大的风险在于安全风险,因为巴基斯坦的安全形势相对较差。虽然政府、军方加大了反恐力度,但是其恐怖主义的温床随处可见。所以此次习近平主席在访巴期间专门会见了巴基斯坦的军方人员,这说明双方的反恐合作在未来可能被加大,以确保经济走廊的建设以及未来的安全运作。双方加强走廊沿线的安全合作的必要非常大。”戴永红说:“当然,安全合作存在另一个层面。我国的外交原则是互不干涉内政,应当通过何种形式维护经济走廊的安全,值得探讨。”

据悉,当地时间4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应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佐科邀请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石化精神,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