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加快循环经济步伐--我国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

   2011-05-13 有机化工有机

236

  二、做优做强我国磷化工产业对策

    1.加强中低品味磷矿开发利用

  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进行统一、科学的规划,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效益。要以维护磷矿资源的国家权益、充分发挥磷矿资源和磷矿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以磷矿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整合资源、控制开采总量为主线,以推进规模开发、全层开采、采选配套、矿肥结合、矿化结合为主攻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优化矿山布局、调整开发结构,大力改造和提升磷化工产业,变磷矿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不断推进磷矿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要重视对中低品位磷矿的开发利用,这对于规范磷矿矿山的开采、实现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磷矿矿山的整体经济效益、保持磷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要着重研究开发适合于各地不同品质磷矿的选矿技术,促进选矿工艺的不断完善,加强采选结合是保护磷矿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惟一和有效途径,采选结合的关键是建设技术上过关、经济上可行的选矿装置。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采取有力政策、技术措施,完善选矿工艺,不断降低成本,为强力推行选矿工艺、充分利用中低品位磷矿奠定较好基础。要大力开展磷石膏的综合利用研究,真正实现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做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积极鼓励磷化工、磷肥工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的专题攻关,国家应给予更多的必要的支持。要按照“优矿优用、各得其所”的原则,保障磷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益。加快中品位磷矿浮选产业化进程,鼓励热法生产工艺直接应用中低品位磷矿。对优质磷矿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制止乱挖滥采,保证磷化工业持续发展有可靠的资源。

    2.节能降耗、加强废物循环利用

  遵照循环经济发展思路,磷化工的发展应积极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在发展新产品的同时,注重“三废”治理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相结合。以循环增效的观念指导发展,使产品链之间互相联系,生产资源配置上必须考虑“电磷结合,矿化结合”的资源配置原则,实现上下游一体化的发展方式,将副产物“吃干榨净”,构建绿色磷化工产业链。

  目前,我国磷化工行业节能降耗空间很大。电炉法生产黄磷要求块状原料入炉,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为了“节约”原料,采取统矿入炉,因此造成磷泥多、电耗高、管道堵塞等。国外黄磷生产一般是将原料筛分,粉矿进行人工造块。一般的方法有瘤结法、烧结法、球团法及人工压块等。我国磷矿属于磷块岩块状矿,含有较高的CO2,一般在5%以上,CO2在炉内反应时会消耗大量的电能。若矿山供应的磷矿未经选矿处理,都带有30%~40%的碎矿。为了去掉磷矿中的CO2、水分、有机物质,必须根据磷矿的物化特性进行预处理。一般来说,采用精料烧结矿入炉较统矿入炉,每吨黄磷可节电1000度左右,磷泥量将减少10%左右,磷矿中砷可除去50%左右。

  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应作为一个重大课题加快研究。如黄磷生产还存在副产的CO回收问题。黄磷尾气副产的CO是非常宝贵的化工原材料。每吨黄磷产品副产3000m3炉气(或称尾气),炉气中含有85%~90% CO、1%~4% CO2、1%~8% H2、2%~5% N2、5% H2O,可以生产甲醇、甲醛、聚甲醛、甲酸、甲酸甲酯、碳酸二甲酯等重要的化工产品。但目前多数厂由于规模较小,不好利用,只能放空,仅有一部分厂用作燃料或生产价值很低的甲酸钠或甲酸钙。黄磷生产副产的废渣,目前少量用作建材原料,大部分堆放。磷渣可以用于生产硅肥,我国的很多地区土壤缺硅,硅肥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该产品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电炉磷渣也可加工成保温材料。磷渣主要成分是硅酸钙,它从出渣口流出时是熔融状态,可以直接加工成膨松的纤维,用于管道设备的保温,且其成本较硅酸铝纤维低得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湿法磷酸生产所产生的磷石膏利用也是重大课题,近年来开发了磷石膏制水泥工艺已取得成功。磷石膏制石膏板、石膏砌块、作水泥添加剂等技术也取得重大进展,逐步实现了大规模生产。这些工艺的开发为磷化工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

    3.注重创新、提升整体竞争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磷化工行业产业重组也在不断深化,传统的磷化工生产企业如美国的孟山都公司等已逐渐放弃磷化工业务,把资金投向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生物工程等领域。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在积极发展基础磷化工产品的同时,注重技术创新和磷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不断自我发展、壮大,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当前,我国磷矿资源的利用已从开发富矿转向中低品位矿,以便最大限度地、合理地利用好磷矿这一宝贵的资源,中低品位磷矿的选矿技术已成为重要的攻关课题。湿法磷酸精制技术的突破,对节约电能和降低工业磷酸的生产成本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开发高纯度黄磷、磷酸,开发精细磷化工产品,尤其是有机磷化工产品是磷化工的方向。目前,在磷化工品种中,磷酸酯、膦酸酯、亚磷酸酯等有机磷化工品种较少。而磷(膦)酸酯作为增塑剂、阻燃剂、油品添加剂、水处理剂、表面活性剂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另外,磷化工副产品的回收利用也是必须解决的难题。充分利用黄磷尾气、磷渣、磷泥,如磷泥回收技术是采用蒸馏法将磷泥中的磷大部分提出,再利用残渣制磷酸;将磷渣加工成超流态微粉体用作水泥掺合料可制成高强度水泥,还可将磷渣加工成微晶玻璃,开辟了磷渣的新用途。

  应继续巩固提高现有黄磷和热法磷酸生产装置技术水平,积极开发以黄磷和热法磷酸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增加黄磷及热法磷酸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加快食品级磷酸盐、电子级磷化物的发展,提高深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我国精细磷化工技术进步也较快,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精细磷化工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4.建立大型企业集团、形成核心竞争力

  我国磷酸盐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母体产品靠近原料产地,沿海地区重点发展磷系衍生物和精细化学品的格局。以磷酸盐母体产品黄磷为例,2005年,我国黄磷产量为近70万t,主要集中在磷矿资源丰富的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等省,这些地区同时建立了云南马龙化建公司、贵州天和公司和川投电冶公司等一批大型黄磷生产企业,这些企业或以较雄厚的资金实力、现代化的管理机制,或以低廉的能源成本、先进的生产设备成为行业的领先者,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中部、东部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精细磷酸盐的发展方兴未艾,以湖北兴发集团公司、江苏澄星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精细磷酸盐生产企业在中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磷酸盐行业从以资源、能源为代价的低效益型,走向以技术、市场为依托的高效益模式的标志。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磷酸盐行业凭着低廉的成本优势,和技术、产品质量等多方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由于我国磷产品出口量的连年快速增长,使得国外的同类企业受到很大威胁,世界磷酸盐的大型生产商普遍感到了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在初级产品生产方面,中国企业占有较大的优势。国外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已注意到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又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也在积极谋划进入中国市场。因此,磷酸盐行业必然会出现更为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使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今后应继续发展大型骨干企业,依托现有企业坚持“盘活存量、优势互补、联合开发、提高效益”的原则,采用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实施资产重组,以较少增量资产盘活较多的存量资产,实行滚动发展,逐步建成几个在全国和全球有影响力的磷化工基地。

  近年来,国际磷酸盐行业发展的特点之一即是由热法向湿法转变的过程,而我国目前的磷酸盐行业的技术路线还基本以热法为主,热法磷酸有竞争能力的条件是建立在优惠电价的前提下的。随着“西电东送”工程的建设,西部地区能源价格也将逐渐上涨,热法磷酸的竞争力将逐步削弱,为湿法磷酸发展提供了机遇。另外,我国磷化工行业存在散、小、乱情况,迫切需要大型磷酸盐企业的介入,实现以磷为核心的矿、肥、磷酸盐一体化,提高磷化工行业的整体水平,因此大型湿法磷酸企业的进入正当其时。

  三、发展方向

  根据分析,建议今后磷化工行业发展方向如下:

   (1)发展直接应用中低品位磷矿的湿法生产工艺及精制技术,精制磷酸用于磷酸盐原料替代及新产品开发,联产的粗磷酸用于发展磷复肥产品,实现整体效益优化,做大产业规模。

   (2)发展以精细及有机磷化工为主的系列精细化工产品,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3)积极开发以黄磷和热法磷酸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加快阻燃剂、增塑剂、精细磷等磷化物的发展,提高深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