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4年前他只是个石油战线的普通安装工,一如57年前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没有任何迹象看得出,他能将用镜头,把石油片断穿缀成历史,进而积攒下一笔可贵的财富。他,就是川中公管中心电视新闻工作者蒋仕奇。
用勤劳耕耘历史
2004年某一天,蒋仕奇制作出他的第一批新闻。节目播放不久,成都一位老石油打来电话说:“‘燃’字错了。天然气是从地下冒出的未经点燃的气态物质。你弄‘燃’了,它就失去了原本的价值和开采的意义。”他这才意识到新闻的影响力,并痛下决心——出精品。
他的文化水平低,最怕设备更新换代。为搞懂先后引进的索贝E6和E7两套设备,他大量采用复制、粘贴的笨办法,上网搜寻设备上各个英文按键的中文意思,成功掌握各种复杂特技的组合。从2008年至今,他已收集和整理了厚厚一本这方面知识。
早先的摄像设备往往重达30余斤,且体形大。而摄像机、电缆线、背包录像机一样都不能少。跑井场,下管沟,爬井架……太阳再大,天气再冷,肚子再饿,甚至雨天,他都尽力坚持工作。
“光干活还不行,还得保护好设备。”他始终如战士爱枪一样,用专门的工具,认真清理设备,然后,装箱存放。
用劳动抚平愧疚
赶现场、录制资料、资料整理、电视制作,这一个流水线将蒋仕奇的白天和夜晚连接成一个整体。且不说节假日,他甚至做梦都在忙着手中的活计。
奇了——敬业的他最近时常去医院,且不是去治他那严重的颈椎和腰椎病。原来那里躺着他病重的老母亲。“儿子不孝哇!”他对母亲说。但老人家只怪他没顾好家——让好好的一个家庭散了伙。说起这事,蒋仕奇一脸的愧疚。
2006年的一天,儿子见面就哭着说:“爸爸,妈妈好久都没看到了,你又经常不回家。你们把我生下来,为啥子就不能好好地陪陪我呢?”听儿子这一说,他两眼含泪盯着窗外,回了一句言不由衷的话:“都大小伙子了,还这样黏人?等爸爸这阵子忙完了,就带你出去耍。”他心里清楚,为了事业,只好再次给儿子打白条了。
把眼泪强吞进肚里,然后,忍着病痛,忘我工作,他一到自己钟爱的岗位,就忘却一切的苦痛,再次找到了人生的价值。
让历史成为财富
“石油人创造了石油的历史,石油电视新闻工作者就是石油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让历史成为财富,这是我们电视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蒋仕奇自豪地说。
他的作品《一级响应》曾荣获国家安全监督局优秀作品奖,他还多次在中国石油和四川省电视优秀作品评选中获奖,年年都拿西南油气田公司电视作品一等奖,该级别以下获奖无数。
《魅力川中》是一部反映川中创业史的纪录片,历史跨度大,内容涵盖广。为做好这部新闻,他先后前往内蒙古、北京、甘肃及新疆,搜寻石油人的足迹。耗时近两年,终于完成制作。
龙王庙气藏揭开了四川石油史最辉煌的一页。如此说,他可“富得流油”。目前,他已经收录700G以上的第一手资料,并让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走进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他说,他一定要在退休前,为川中石油人,为龙王庙,留下一个厚重的脚印——完成一部大型历史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