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复苏中后市趋稳略好

   2013-07-24 中国化工报高重密 徐岩

43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6%,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11.8%。464种产品中有325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化工产品在产量、产值实现增长的同时,价格却有所下滑,1~5月全行业价格总水平跌幅2.7%。


    上半年,化工行业整体复苏偏弱,既有整体经济增速放缓、需求减弱的外部原因,也存在库存上升等内部因素。究竟化工产品产量增、价格跌表现在哪些方面?具体原因是什么?下半年行业发展将呈现怎样的走势?记者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对此进行了分析解读。


    需求减弱 产量反增


    今年上半年,能源类产品产量增速不断加快。1~3月,全国原油天然气总产量(油当量)同比增长3.6%;1~4月,全国原油天然气总产量(油当量)同比增长4.2%,比1~3月加快0.6个百分点;而1~5月,全国原油天然气总产量(油气当量)同比增长4.5%,比1~4月继续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天然气产量增幅更是突出。4月,天然气产量92.1亿立方米,增幅12.8%,同比加快4.2个百分点;而到了5月,天然气产量88.8亿立方米,增幅11.1%,继续较快增长。


    “这是因为按热能价格比,天然气是最低的,除了本行业,一些民用、建材行业都加大了天然气的使用比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数据显示,1~5月,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量672.1亿立方米,同比增幅17.8%,比1~4月加快3.8个百分点,占石油天然气表观消费总当量的22.6%。


    同样,主要化工产品的产量在今年上半年也不断增加,但增幅却有所减缓。5月,全国乙烯产量133.2万吨,同比增长5.2%;纯苯产量62.5万吨,增幅6.1%;涂料产量110.5万吨,增长3.4%;硫酸产量669.0万吨,增幅4.6%;烧碱产量241.3万吨,增长4.7%;电石产量184.4万吨,增长11.1%;合成树脂192.2万吨,增长12.1%;合成纤维单体产量220.3万吨,增长29.1%;合成橡胶产量31.7万吨,下降1.1%;轮胎外胎产量8374.3万条,增长8.1%。1~5月,全国主要化学品总量增幅约6.3%,比1~4月回落0.8个百分点。


    祝昉解释说,这是因为今年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交通运输、基础建设等很多工程都在逐步进行收尾,很多大宗投资也减少了,所以基础原材料等一些大宗产品的需求都减少了。“在没有出现明显刺激的情况下,现在的市场容量已基本趋稳了。”


    2013年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1%,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进口、积压订单、采购量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等指数均有所回落。5月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PPI指数(去年基数为100)分别是95.47%、94.95%、96.59%和99.32%,行业仍处于弱复苏阶段。


    生意社分析师张明认为,化工市场运行阻力主要来自于供需矛盾,上半年市场需求呈现“过早启动、后劲不足”的特点,春节期间中下游企业提早备货,却未能照常迎来春季行情,至6月份普遍陷入全产业链清淡的境地。另外,国际市场行情也极度低迷,无法提振国内市场,即便纯碱、尿素等产品打破去年同期出口量纪录,这也是生产企业在大幅牺牲利润的基础上为减轻库存压力的无奈之举。


    据统计,1~5月,国内主要有机化学原料表观消费量同比增幅约4.7%,比1~4月回落0.8个百分点;主要无机化学原料表观消费量增长约6.4%,比1~5月减缓1.5个百分点。前5月合成材料表观消费量同比增幅约1.6%,比前4月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3350.5万吨,同比增长5.2%;合成橡胶表观消费量218万吨,增幅6.7%;合成纤维单体表观消费量1486.7万吨,降幅5.8%。合成材料市场需求总体上依然疲软。


    既然外部需求减缓,为何业内企业并未减产,反而是在增加产量?祝昉分析认为,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因素有很多,有的企业是怕停产后工人流失;有的则是地方政府为了维稳,要求企业必须开车;更多的则是企业怕自己失去了市场份额,自己停产了别人不停,以后市场情况好了,市场情况好了,市场就被别人占了。


    价格连跌 盈利下滑


    行业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外部需求减缓,带来的最直接后果便是行业内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生意社重点监测的109个化工代表性产品中上涨品种仅19个,占监测品种的17.43%。


    平安证券分析指出,2013年上半年原油、煤炭价格较2012年同期分别下降6%、25%,成本压力下降,但地产、纺织服装等终端需求仍无明显改善,化工行业整体仍无趋势性好转迹象。2013年上半年化工子行业盈利同比快速增长集中于三类:第一,草甘膦、双甘膦环保政策趋严及吡啶反倾销初裁落地导致草甘膦、吡啶产业链产品价格上扬;第二,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滑,MDI、民爆子行业盈利同比增长较快;第三下游需求相对稳定,产品销量提升致复合肥、电子化学品等子行业盈利稳定增长。


    “除了一些精细化学品和国内需求较旺的产品外,行业内大部分产品的价格都在下跌。虽然原材料价格也在下降,但有的行业产品价格下降的比重更大。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PPI是下跌的,CPI是在上涨,这说明终端价格产品还在往上涨,而工业原材料价格下跌的趋势还没有好转。”祝昉介绍说。


    国家统计局价格指数显示,5月全行业生产者出厂价同比降幅5.8%,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石油天然气开采业降幅最大,达10.5%,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炼油业降幅8.7%,比上月扩大1.4个百分点;化学工业降幅3.3%,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1~5月累计,全行业价格总水平跌幅为2.7%。


    其中,化肥市场价格在一季度总水平同比下降3.9%,同比明显下降;4月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5.2%,降幅比3月扩大1.3个百分点;到了5月,主要肥种市场价格虽较上月有所反弹,但震荡下行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当月化肥行业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6.3%,降幅比4月扩大1.1个百分点。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在今年上半年市场也持续延续弱势,出厂价格同比出现连降。其中,监测的34种主要无机化学原料在今年3~5月中,均价同比上涨的不超过9种;监测的80种主要有机化学原料在今年3~5月中,均价同比上涨的也不到一半。 


    “总体看,基础化学原料市场价格上半年都在低位振荡,但部分产品价格已经触底,出现回升迹象。” 祝昉说。


    合成材料制造业情况更不乐观,在今年一季度价格总水平震荡下行后,4月继续同比下跌6.4%,5月同比下跌6%,成为化工行业中跌幅最大的子行业,市场持续低迷。其中,合成树脂价格波动相对较小,走势相对平稳;合成纤维单体市场则价格下跌明显,己内酰胺、丙烯腈、精对苯二甲酸等产品在4月价格全线下挫之后,5月不改跌势,主要产品价格接近一年来最低水平;合成橡胶市场更是受到天然胶价格影响,价格月月创出新低。


    5月份,天然胶价格连续第四个月下跌。当月天然胶(SCR5)市场均价19800元/吨,同比跌幅22%,环比下跌8.3%;天然胶(SCR10)均价22400元/吨,同比跌幅12.8%,环比下跌3%。同月,顺丁橡胶(一级)市场均价13900元/吨,同比跌幅40.9%,环比下跌4.8%;丁苯橡胶(1500)均价13100元/吨,同比跌幅37.6%,环比跌幅9.7%;丁腈橡胶(26)市场均价17500元/吨,同比跌幅25.5%,环比下跌6.4%;氯丁橡胶(A-90)市场均价33500元/吨,同比跌幅1.5%,环比下跌2%。


    国都证券分析认为,从上半年化工产品价格来看,资源品价格下降,带动下游产品价格下滑,只有少数产品受供需矛盾影响,出现价格上涨的情况。综合来看,需求低迷导致产品价格走低、企业开工率偏低、生产成本上升是行业盈利能力下滑的主要原因。


    展望后市 平稳略好


    根据快速反应机制系统数据测算,中国石化联合会在4月初时曾预测,上半年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约6.7万亿元,同比增长13%;5月初则预计,上半年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营收入约6.48万亿元,同比增长13%,利润总额约4150亿元,增幅15%;到了6月初,预计的则是上半年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营收入约6.33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利润总额约4000亿元,增幅11%。


    对此,祝昉表示,根据今年的经济运行形势,将会逐渐调低去年年底预测的2013年行业增长目标。“去年底我们在分析判断行业发展形势时,考虑了几个重要的利好因素,包括新一届政府会出台一些新的经济刺激政策等。但现在来看,新一届政府更看重的是长远发展。侧重于中长期的发展,要让未来的发展保持平稳有序,就不会一味靠出台经济刺激政策来促发展,所以行业发展比预期增长要弱一些。”


    那是否意味着下半年化工行业的发展也将持续低迷?“我认为,下半年行业发展用4个字形容比较贴切:平稳略好。” 祝昉认为,从目前农业、汽车、轻工纺织、房地产市场以及出口情况来分析,化工行业发展可能是会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但也不能忽视一些积极因素。比如房地产市场的棚户区改造工程,未来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本行业有所拉动。


    一些证券分析机构则认为,下半年经济结构调整和各方面改革还将深入,经济进一步下行风险还体现在,金融杠杆快速上升的势头未能得到有效抑制,过剩产能未得到重组、新一轮建设和投资高潮又接踵而至,结构性改革方案推进得不够快。被经济高速增长掩盖的大量不良贷款将会涌现,市场认为不可能的硬着陆风险也会变成可能。而大规模刺激政策很难出台,可能针对发展的短板提出温和的扶持政策,对经济放缓起到减震或缓冲的作用。部分化工产品由于需求不足,单纯依靠成本支撑的力度将十分有限。


    “大规模刺激政策很难出台原因在于:第一,大规模刺激性政策会导致产能过剩更加严重,特别是像煤炭、钢材、电解铝和玻璃等行业,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第二,当前地方债务高企和融资平台违约风险犹存;第三,地产泡沫日益严重,大规模刺激性政策会导致资金加快流入地产行业,加大地产行业自我崩溃的风险;第四,就业基本平稳。上半年,根据人社部的数据,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00多万人。”宝城期货分析师程小勇认为,中国对资源性商品需求的增速回落趋势还将延续,不排除多数工业品再创新低的可能。而作为资源性商品的原油及基础工业品的化工品,在工业金属和煤炭已经大幅下跌之后,存在补跌的风险。“作为原油下游产品系列的化工品PTA、LLDPE、PVC和甲醇等,其跟随原油价格反弹的幅度有限,原因在于需求不足,单纯依靠成本支撑的力度有限。”程小勇说。


    渤海证券认为,上半年化工行业景气度远低于去年同期,预计7~9月份行业或可触底,4季度或将缓慢复苏,但具体恢复情况仍看宏观层面表现;预计随着多数品种季节性消费好转和上游原油价格支撑,化工品市场未来下行空间有限,但目前行业供应充裕,短期内化工品难现趋势性反弹行情,将以底部震荡分化运行为主;预计塑料、原油有望出现上升行情,橡胶受生产过剩影响仍将维持弱势。


    “其实外部需求减缓对行业发展来说,并不是全无好处。” 祝昉告诉记者,“当前一些大宗产品的行业还是处于比较胶着的状态,谁都不愿意减产。据说电石行业产能还要增加1000万吨,其实现在很多电石企业都开不了工了,行业压力非常大。但在这种外部形势下,就能倒逼一些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去进行结构调整。”


    “我们之前去企业调研时发现,现在一些煤化工企业也在开始往新的方向发展,比如做甲醇蛋白,或者用甲醇做芳烃。还有的化肥企业也是如此,比如鲁西化工,它是立足于化肥的,但如今已经走出化肥了,主要在做其他化学品,使其成为盈利的主要来源,化肥反而成次要的了。” 祝昉表示,经济增速放缓就会让倒逼机制在化工行业内进一步加强,让不同的子行业都进行自我调整,企业要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水平,树立自己的品牌,让自己产品的技术含量更高,才能在目前的市场中存活下来。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上半年我国GDP248009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进一步减缓。      

 

 


        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应对普通聚氯乙烯树脂售价低靡的市场形势,以抓好产品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日前成功生产出SG-8型树脂。据了解,SG-8型树脂的加工性能良好,可广泛应用于生产建筑材料,食品及药品包装材料,片材、管件、有机玻璃替代品等领域。 图为该公司系列树脂产品生产包装线。   (赵寅 摄)

 


        今年上半年,由于需求偏弱等因素,导致我国天然橡胶出现库存积压、价格下跌的情况。图为海南农垦云南西双版纳橡胶加工厂里,工人在装运天然橡胶。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全球炼油产能格局面临调整 电动汽车将如何影响油轮行业?
登上石油界的珠峰,这群石油人凭什么? 中国海上首座智能油田:智能化焕发老油田绿色新活力
新型储能,大型“充电宝”怎么建?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2012年,我们一起走过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腐植酸肥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钛白企业面临“钛饥荒”
舌尖上的农药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